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歡迎來到吾兒!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為了讓媽媽們省下在爬文的時間
食安小常識不定期更新中!!
內分泌醫生一再宣導
高糖飲料除了抑制生長激素
還有變胖的風險
有些飲料含有焦糖色素
也不建議給孩子喝到吃到
#焦糖色素是什麼
焦糖色素是糖類經加熱產生的色素
由於成本低、增加外觀顏色
大量被用在化學醬油、可樂、手搖的波霸
泡麵、滷味、糖漿、黑糖餅乾、黑啤等等
添加銨鹽的焦糖色素用在醬油居多
部分外食餐廳的化學醬油屬於這類
添加亞硫酸的焦糖色素用在飲料居多
部分手搖店用的化學糖漿屬於這類
#為什麼焦糖色素對人體不好
焦糖色素在製程中
可能產生「4-甲基咪唑」(4-MEI)
動物實驗顯示長期攝取有致癌疑慮
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提到
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RC認為
「4-甲基咪唑」(4-MEI)屬於二級致癌物
會做麵包的人就知道
黑麥麵包並不是咖啡色
而是淡淡的淺咖啡色
深咖啡色的黑麥麵包
要注意成分是否有焦糖色素
儘量給孩子喝水跟天然飲品
買東西看到成分有焦糖色素
不只不要給孩子
大人也儘量少吃吧!
貼文是為了重視成分的媽媽寫
尊重每個人的飲食選擇
希望大家盡可能吃的健康😎
「100%果汁不是天然果汁嗎
我以為是天然果汁
看到河馬媽媽的貼文好驚訝
謝謝妳的分享相見恨晚
立刻推薦給身邊媽媽朋友
妳是寶藏帳號!」
謝謝新河粉的稱讚
值得我再發一次文更清楚
100%果汁不等於天然果汁
跟一般人的認知不一樣沒錯🤣
#粗略分四種果汁
🍹天然果汁=現榨果汁
保留水果的營養與香氣
最接近直接吃水果
🍹濃縮果汁
為了節省運輸跟保存
成本天然果汁經過濃縮叫濃縮果汁
由於高溫殺菌過
營養價值已流失
通常消費者不會直接喝到
但也有廠商販售濃縮汁
收到後需要自行加水稀釋
🍹100%果汁
通常是濃縮果汁加水販售
營養價值也流失
🍹化學果汁
這種最不建議了!
水+香精+香料+糖+色素調和
有些化學果汁甚至沒有水果成分
#給孩子的飲食建議
🌟優先選擇水果本人
或是現榨水果汁
或是「100%非濃縮果汁」
標示「Not from concentrate」
🌟看成份、看果汁含量、看糖含量
以及是否有化學添加物
看到香精、香料、色素就不要了
🌟盡量少喝「果汁飲料」
或是「含果汁10%」的果汁
很開心貼文幫到有需要的人
也謝謝幫忙分享貼文的妳們
讓更多人吃的健康😎
🚫 不建議孩子常吃的食品
「河馬媽媽~平常工作較忙
比較難做到不攝取添加物
想問有沒有哪些食品
妳不會給孩子吃呢?
我先從這些不給孩子吃
不然上班真的好累
外食居多又想要讓孩子吃健康
謝謝」
收到河粉的詢問
可以理解部分河粉的難處
還是要強調生活以自己能做到為主
才能慢慢變成習慣
但至少對化學添加物有一定了解
我覺得已經很棒了!
❌高鈉高磷的加工肉類
例如:含亞硝酸鹽、磷酸鹽、防腐劑的香腸
除了重組肉問題
影響鈣吸收而且增加腎的負擔
魚漿+化學澱粉+調味劑組成的甜不辣
蛋白質含量低而且鈉含量高較少營養
❌化學飲料
例如:人工甜味劑的可樂
除了影響健康,酸性強易蛀牙
人工色素的糖果
研究顯示降低孩子專注力
容易產生過動
添加糖漿與香料的早餐麥片
實際上高糖低營養
❌化學添加物的食品
例如:高鈉高油的泡麵
使用GEs容易超標的棕櫚油洋芋片
除了油對身體不好
通常還會有調味劑增加風味破壞味覺
沒有營養價值還影響孩子身體
❌人造油製品
例如:含氫化植物油(反式脂肪)的奶精
本身並沒有牛奶成分卻對身體不好
植物油跟人工色素做的化學起司片
用人造油做的冰淇淋、霜淇淋
❌炸物與高溫加工食物
高溫反覆油炸容易出現丙烯醯胺
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
將其列為2A級「可能對人類致癌」的物質
建議減少攝取
例如:炸雞、薯條、油豆腐
另外腸道壞菌喜歡炸物
所以還是少吃吧!
以下這些食物少給孩子
除了列出來我也說明原因
不是說一定不能吃
而是希望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少吃
供河粉參考
大多數的起司片都是加工起司
顏色越黃越橘的
或是聞起來非常香
通常成分都不單純
有河粉問怎麼幫孩子挑起司
選成分只有「鮮奶+菌+酵素+鹽」
通常起司鈉含量較高
建議可以看一下鈉含量😎
「孩子不愛喝水
妳會推薦給孩子喝香香杯嗎?」
我不會!
除了瓶身本身材質需要確認
美國Tritan材質、不含雙酚A等等
光是三個月香氣都在就要打問號了!
長期喝不要買來路不明
沒有檢驗報告的水壺
🌟香香杯的原理是什麼?
香香杯的「味道」不是來自水本身
而是吸管上方的香氛環
孩子喝水時香氣經由嗅覺傳遞到大腦
讓大腦誤以為在喝水果味道的水
🌟標榜天然香料但不是天然的
標榜天然香料安全無毒
卻可以兩個月味道不會消失?
因為這並不是天然香料
而是化學提煉的香料!
有些香味從植物提煉
例如:乙酸異戊酯、香草醛等
經過化學重組後
變成穩定的香氣粉末或液體
標榜天然香味或天然香料
但實際上兩三個月都不會散去
成份並沒有完全揭露
🌟我個人不建議給孩子香香杯
短期給孩子喝可能就多喝水
但長期孩子的味覺會被香氣刺激
越來越習慣有味道的飲品
反而更難接受水跟蔬果的原本味道
🌟想讓孩子多喝水的方法
換個容器、加果乾、會喝法
跟孩子一起「乾杯」
把水壺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
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
重點是大人以身作則多喝水
孩子會看到的😎
也歡迎分享讓孩子多喝水的撇步
謝謝😝
平常在家料理居多
偶爾帶孩子外食
大多餐廳都是美耐皿
尤其是小吃店更多
因為便宜、好清洗、耐摔(?)
但美耐皿材質不算安全
我會自備不鏽鋼或矽膠
僅供參考
為什麼不建議讓孩子使用美耐皿餐具?
🌟高溫可能釋出「三聚氰胺」與「甲醛」
美耐皿的主要成分是「三聚氰胺樹脂」
製造過程會加入甲醛
當餐具長期使用或裝盛高溫食物時
這些物質可能溶出到食物中
三聚氰胺進入體內後會累積在腎臟、膀胱
增加結石與腎功能受損的風險
衛福部曾提醒
美耐皿製品在高溫接觸酸性或油脂食物時
三聚氰胺遷移量可能超標
參考:https://www.mohw.gov.tw/cp-3209-23698-1.html
🌟長期使用會出現破損裂痕
美耐皿釋出更多化學物質
即使外觀看起來完好
細小刮痕可能藏有殘留物與細菌
每次清洗加熱會加速化學物質釋出量增加
🌟美耐皿不適合微波、蒸氣消毒
美耐皿耐熱標示可達120°C
但實際上容易因高溫而變形或分解
不適合用於微波爐、蒸氣鍋、烘碗機高溫模式
🌟孩子腎臟代謝能力未成熟
幼童對化學物質的代謝速度比成人慢
少量的三聚氰胺長期攝入
也可能造成慢性累積風險
結論:如果可以的話
在家跟外食都不要用美耐皿
可以準備不鏽鋼或矽膠餐具
讓孩子吃的健康也用的健康!
幫孩子挑選油品
不是只看發煙點
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多少
(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, 簡稱 GEs)
才是媽媽應該要留意的!
🌟GEs 是什麼?
當植物油(例如棕櫚油、玄米油)
在高溫精煉時(約200°C以上)
油脂的甘油三酯(triglycerides) 因高溫分解
生成環氧丙醇脂(Glycidyl esters, GEs)
簡單來說就是油脂在高溫化學精煉過程的副產物
屬於一種加工污染物
在油中「看不到、聞不到」
但吃進腸道分解成有害的Glycidol(環氧丙醇)
🌟為什麼要看GEs值是多少?
Glycidol(環氧丙醇)被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
列為「2A 類致癌物」,可能對人類致癌
長期攝取高 GEs 值油脂
會增加DNA 腎臟與生殖系統的損傷風險
嬰幼兒與孕婦更需要留意
🌟針對GEs值法規與安全標準是多少?
衛生福利部 2022 年公告修正
《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》:
一般食用油脂≤ 1,000 µg/kg
嬰幼兒食品用油脂≤ 500 µg/kg
大家可以參考這個標準
🌟如何避免攝取GEs?
選擇「冷壓」或「物理壓榨」的油
盡可能不要選化學高溫脫臭精練油
料理時也要避免反覆高溫油炸
最重要的是跟廠商要「GEs 檢測報告」
GEs值越低越好!
很感謝機本生活因為我開團特別送驗
🌟補充說明
之前團購很夯的玄米油
GEs值是2000-2500
歐盟建議嬰幼兒不要超過500
大人不要超過1000
所以這款不建議給孩子吃
甚至大人也不建議料理
我開團零食用的玄米油是435
(開團零食前就先送驗了)
一樣是玄米油提煉製程不同
也會影響GEs值
所以建議購買油品前
跟廠商要檢驗報告最準
結論:棕櫚油平均來說GEs值最高
特地是高溫化學精煉過的
建議挑選冷壓物理的油比較好
但還是要看報告!
有河粉在社群問
「河馬媽媽有沒有燕麥奶的懶人包呢?」
但我想建議大家少喝燕麥奶
燕麥奶並沒有想像中的健康
可以自行評估飲用頻率
為什麼燕麥奶不適合天天喝?
🌟燕麥奶並不是牛奶
燕麥奶主要成分是「水+燕麥」
蛋白質含量很低(100ml 約 1g)
也幾乎沒有鈣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D
不適合取代牛奶或豆漿
容易造成蛋白質與鈣攝取不足
🌟即使無加糖但含糖量偏高
燕麥奶的燕麥會被分解成葡萄糖
天然糖份的攝取要留意
額外添加糖或香料的燕麥奶
糖含量有些約10〜15g
血糖升得快就容易變胖
🌟大多添加Omega-6的油
為了口感滑順製造奶脂感覺
會加葵花油、菜籽油
有些甚至添加調和植物油
長期過量攝取容易發炎
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
對情緒跟神經都有影響
🌟高加工飲品,添加化學添加物
燕麥奶經過酵素分解、高溫殺菌、乳化等
並不是天然燕麥而是高度加工飲品
常溫保存高溫滅菌也可能造成油脂氧化
為了口感添加玉米糖膠、結蘭膠
腸胃不好的人其實不建議喝
更不要說添加香料、磷酸氫二鉀等
結論:燕麥奶並不是健康飲品
對孩子跟大人也不適合天天喝
即便是沒有含油的燕麥奶(水+燕麥)
也要留意攝取量
謝謝河粉給我發文靈感
希望對正在喝燕麥奶的河粉
提供不一樣的看法!
近年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上升速度快
中研院「臺灣癌症登月計畫」表示
在2019年女性甚至已超越男性
且女性肺癌患者相較於西方人
平均年輕10-15歲,多數又都沒有抽菸習慣
推測「基因突變」、「環境暴露」
對肺癌也是一大隱憂
除了定期健康檢查
特別是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
即便沒有家族史
時常下廚的河粉也建議做LDCT
如何降低機率發生?
❌避免處於高風險環境
不抽菸、不吸二手菸
廚房一定要開抽油煙機
保持通風、定期清潔濾網
❌降低油煙與致癌物
避免爆炒、燒焦、油冒煙
多用蒸、燉、煮
不重複使用炸油
⭕️健康飲食習慣
多吃蔬果、十字花科蔬菜
少紅肉與加工肉(火腿、香腸)
攝取健康油脂(魚油、堅果、橄欖油)
少吃精緻澱粉與高糖食物
⭕️培養習慣
維持運動與體重
改善室內空氣品質
定期健康檢查
蠻多河粉為了健康
花時間時間下廚
建議有在下廚料理的河粉
🌟料理前邊開抽油煙機邊準備食材
煮完繼續開10-15分鐘抽油煙機
🌟盡量保持廚房通風
(如果可以開窗更好)
🌟定期清潔濾網
爐具也不要有油垢、髒污
🌟避免爆炒、大火料理
盡量加水蒸煮、中小火料理
🌟選用無毒鍋具料理
🌟 橄欖油、葵花油、苦茶油等
單元不飽和脂肪較穩定的油
而且發煙點有一定的油
絕對不要用重複使用的油
結論:除了抽油煙機的開啟
油品的挑選對主婦極為重要
料理油冒煙表示溫度太高
發煙點跟精煉油從成分看不出來
直接詢問廠商最準
建議大家不管哪一種油
還是中小火料理吧😎
李記醬油老闆教大家挑醬油
🌟成分沒有化學添加物
只有水、黑豆(或黃豆)、糖(也可以無糖)、鹽
🌟玻璃瓶+金屬蓋高溫殺菌
一定要搭配金屬蓋滅菌
如果是塑膠瓶要留意
是否高糖高鈉或是添加防腐劑
🌟醬油透光具有琥珀色
添加焦糖色素會是不透光的黑色
天然的醬油不會是黑色的!
🌟泡沫綿密而持久,底部有沈澱
🌟製程溫度控制得宜
製程高溫焦糖化過頭
也有機會產生單氯丙二醇
但李記老闆注重製程
全部手工製作醬油
所以沒有單氯丙二醇
除了老闆教大家的小撇步
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
🌟豆種與原料來源
選「黑豆」或「黃豆」
特別是非基因改黃豆!
化學醬油多來自基改黃豆
標明台灣豆可追溯性更高
🌟純釀造的醬油是利用麴菌分解原料
並經發酵熟成而製得
製造時間約要4〜6個月
(李記甚至有些到一年)
化學醬油是利用鹽酸水解
只須花費5〜7天成本低所以售價較低
製程中容易產生單氯丙二醇有毒物質
即便不是化學醬油
只要製程焦糖化太過頭
也會有機會產生單氯丙二醇
🌟保存與開封後使用方式
天然醬油沒有防腐劑
開封後要「冷藏保存」避免變質
如果聞到酸味、黏稠、起泡異常
蠻大機率壞掉可以直接丟掉
🌟好醬油聞起來像溫潤的豆香
化學醬油聞起來刺鼻、燒焦
//工商服務//
河馬媽媽獨家開團李記醬油今天收單
➡️https://www.leejisauce.com.tw/h/Product?key=dwvd7
消費滿$1800貨到付款免運
輸入「hippo95」享95折
滿$3600免運輸入「hippo9」享9折
老闆堅持用金屬蓋+玻璃瓶
確保沒有防腐劑、低鈉低糖完善保存
李記也是雙產銷認證的醬油
同時擁有HACCP跟ISO2000
收到醬油的河粉可以搜QR code
包含裝瓶消毒都要記錄
可以知道老闆有多忙😂
李記醬油厲害的地方在哪裡?
🌟李記擁有產銷履歷
可以知道老闆平常怎麼做手工做醬油
🌟純手工釀造青仁黑豆醬油
台灣黑豆是進口黃豆的兩倍成本
🌟製麴拌麴過程非常謹慎
確保不會發酵過頭產生黴菌
7天麴菌發酵後洗淨再入甕
🌟堅持古法日曬180天以上
🌟為了母親100%無化學成分
成分只有水、黑豆、鹽、糖
🌟HACCP跟ISO2000雙認證
台灣真善美影片連結
➡️ https://youtu.be/l-8hBAs3GRI?si=gEMQVpLmJ7vL9qST
李記醬油的風味如何?
🌟每一款不死鹹很清爽
吃得到天然的黑豆香
🌟原味、無糖、仙草的鈉含量
100ml約4000毫克
🌟巴西蘑菇的鈉含量
100ml約3000毫克
李記醬油鈉含量來自黑豆居多
河粉可以評估看看
如果給孩子可以少量添加提味
李記醬油的口味怎麼選?
🌟我覺得無糖跟有糖差異不大
有糖的豆香會多一點
如果不喜歡加糖也可以選無糖
🌟仙草醬油很特別
真的會有淡淡的仙草味道
仙草也是關西的名產
老闆用的是國中同學的裕大仙草
🌟黑豆慢火熬煮巴西蘑菇
到後面才會出現淡淡的蘑菇味
醬油可以用在哪裡?
🌟醃肉、湯底、滷肉、蒸魚
🌟沾水餃、沾蔬菜、炒麵炒飯
🌟炊飯、親子丼
🌟蒜泥白肉、三杯雞都可以
謝謝李記老闆特別在live talk說
「河馬媽媽是我的貴人
世界上真的有那麼好的人
無償幫忙李記醬油推廣
只希望她的客人吃的更健康」
如果家裡需要醬油
或是苦茶油跟橄欖油
可以試看看李記的
不死鹹製程安全不會失望
鋼鐵河粉傳給我一則影片
裡頭提到現在的食物不是食物
而影片中分享化學吐司
可能出現的成份要大家避免!
⚠️偶氮二甲酰胺(ADA, Azodicarbonamide)
用途:麵粉改良劑讓麵包更蓬鬆。
危害:加熱分解會產生尿烷(urethane)
動物實驗中具致癌性
歐盟與澳洲已禁用!
⚠️溴酸鉀(Potassium Bromate)
用途:增強麵筋使麵包更有彈性。
危害:IARC(國際癌症研究機構)列2B類致癌物
(可能致癌);在腎臟、甲狀腺有腫瘤風險!
⚠️對羥基苯甲酸丙酯(Propyl Paraben)
用途:防腐劑。
危害:屬於環境荷爾蒙(內分泌干擾物)
與生殖系統發育異常、精子數下降高度相關
⚠️丙酸鈣(Calcium Propionate)
用途:抑制麵包發霉當防腐劑
危害:部分研究指出可能與兒童過動
偏頭痛、腸胃不適有關。
⚠️漂白麵粉(氯二氧化物處理)
用途:讓麵粉顏色變白
危害:可能產生氯酸鹽、氯酸鉀等副產物
對甲狀腺健康與血液系統有疑慮。
⚠️人工色素(例如:黃色5號、紅色40號)
用途:讓麵包吐司看起來更鮮豔
危害:部分人工色素與兒童過動、過敏有關;
紅色40號在動物實驗中與腫瘤風險高度相關!
⚠️BHA(二丁基羥基茴香醚,Butylated Hydroxyanisole)
用途:抗氧化劑,防止油脂酸敗。
危害:IARC列為 2B類致癌物
可能造成胃黏膜損傷與腫瘤風險
⚠️BHT(二丁基羥基甲苯,Butylated Hydroxytoluene)
用途:抗氧化劑。
危害:可能引發肝臟與腎臟損傷
也被懷疑是內分泌干擾物。
⚠️沒食子酸丙酯(Propyl Gallate)
用途:抗氧化劑,常與BHA、BHT並用。
危害:可能造成過敏反應(皮疹、氣喘)
也有 荷爾蒙干擾疑慮。
⚠️溴化植物油(BVO, Brominated Vegetable Oil)
用途:當成麵包的乳化安定劑
危害:長期攝取可能造成甲狀腺影響、神經毒
部分國家已禁用!
市售食物添加這些成分
大多數為了延長保存
為了顏色好看或增加適口性
但這些化學添加物對器官還在發育的孩子
甚至大人都非常不適合!
以前我很少指出市售麵包吐司的成份不單純
是怕別人覺得我賣麵包說別人的麵包不好
但現在吾兒烘焙的東西不好買
我也不是靠麵包吐司賺錢!!!
吾兒的東西放常溫絕對會發霉
選擇成分單純、冷凍保存的食物
幫孩子遠離這些化學添加物
對孩子的健康是100%絕對有幫助
我不是有了孩子才重視成分
有孩子之前我就知道
好的飲食對身體健康有多重要
不敢說我沒有吃過化學添加物
但盡可能讓自己無添加生活!
剛剛跟牙醫朋友聊到
他們從大數據發現
現在的孩子咀嚼力大幅下降
顎骨與牙齒排列不正常發育
如果孩子已經可以咬東西
建議孩子要少吃太軟的食物!
因為「咀嚼力」不只是吃東西的動作
跟營養吸收、口腔發育、語言表達
甚至專注力與全身健康都有關!
🌟營養吸收與飲食習慣
偏好軟食:孩子長期排斥需要咬的食物
(肉類、根莖類蔬菜、堅果)
容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
(蛋白質、纖維、鐵質不足)
消化影響:食物沒有充分咀嚼就吞下
腸胃負擔加重,可能出現脹氣、消化不良
偏挑食習慣:長期只吃軟爛食物
會限制進食食物種類,形成惡性循環
🌟影響口腔與顎骨發育
咀嚼是顎骨與牙齒排列正常發育的重要刺激!
咀嚼不足導致下顎發育不全
齒列不整、咬合不良下顎後縮
甚至臉型變窄、長臉等等
同時牙齒與咀嚼肌缺乏鍛鍊
會影響咬合穩定度!
🌟語言與表達能力
咀嚼肌群和發音時使用的肌肉有關
舌頭與口腔肌肉力量不足
發音較不清楚或語言能力遲緩
(特別是需要舌頭與牙齒協調的音)
🌟專注力與腦部發展
咀嚼動作能促進腦部血流流動
也比較不會用嘴巴呼吸!
我自己下廚
東西也不會煮太軟
會保留一點咀嚼力😎
怎麼做幫助孩子的咀嚼力呢?
🌟避免長期給孩子吃軟爛的食物
如果孩子可以吃寶寶燉飯
那就不用一直給寶寶粥
偶爾吃沒關係
但不能兩三歲還在吃寶寶粥!
🌟料理適度加入需要咀嚼的食材
胡蘿蔔條、小塊肉、雞腿、玉米粒、堅果
讓孩子需要咀嚼的
🌟添加燕麥、糙米、五穀到白飯裡
🌟儘量給水果切塊切片取代打好的果汁
🌟儘量不要邊吃飯邊看3C
🌟吹泡泡或用吸管喝水也可以幫助咀嚼力
不建議吃口香糖有化學添加物跟色素!
🌟玩舌頭伸縮、左右移動的小遊戲
如果孩子長期拒絕咀嚼
臉型明顯狹長或咬合不良
建議趕快帶孩子看兒童牙醫
有必要請諮詢語言治療師
定期牙醫檢查也很重要😎
補充:只長門牙的寶寶
當然不能吃太硬的東西
建議孩子至少一歲半以上
再慢慢開始訓練咀嚼力!
「除了叫大人喝奶昔代替正餐
還說不要給孩子喝嬰兒奶粉
可以直接給稀釋過的奶昔和高蛋白」
收到河粉的私訊留言
我覺得有些直銷為了賺錢
講出不負責任的話
會讓不懂的爸媽害死自己小孩!
河粉可以搜尋新聞
🔍 2歲男童腎結石疑喝高蛋白粉
🔍4個月大男嬰被餵食直銷高蛋白
小孩的腎臟負荷不了
絕對不能給孩子喝這種高蛋白粉
甚至蛋白粉跟鈣粉都最好不要!
大人喝奶昔取代正餐的風險
🌟腎功能不佳(如慢性腎病或糖尿病患者)
喝高蛋白會加重腎臟負擔!
就算是一般人只喝奶昔
沒有喝夠水分與膳食纖維容易便秘!
🌟蔗糖素( 人工甜味劑)、香料等化學添加
可能影響腸道菌相、生理飢餓感與代謝荷爾蒙
玉米糖膠跟葡萄糖容易讓血糖波動與胰島素反應
🌟長期飲用缺乏營養均衡
導致腸胃蠕動下降、咀嚼退化!
為了瘦身怕胖喝奶昔
增加日後進食障礙甚至報復性飲食
身體反而更傷!
🌟Slimming to the Death: Herbalife®-Associated Fatal Acute Liver Failure-Heavy Metals, Toxic Compounds, Bacterial Contaminants and Psychotropic Agents in Products Sold in India
產品送去做重金屬分析、毒物、細菌污染分析
分析結果發現其中含有重金屬(所有送驗樣品都有)、毒物和精神藥物成分(75%送驗樣品出現)、細菌感染(63%送驗樣品出現)!
結論:別說慢性病、懷孕、孩童不適合飲用
就連一般大人都不適合
不選擇喝任何一種化學奶昔
盡量無添加飲食、原型食物、蔬果
才能真正擁有健康跟幸福!
如果有人覺得奶昔很好?
強烈建議定期做肝腎功能檢查吧!
為了賣東西亂說話
害死人絕對下地獄!
好友跟我分享的自身經驗
我覺得阿姨專挑媽媽下手
於是經過好友同意
分享出來讓一樣是媽媽的河粉留意!!
推著蟹殼黃餐車的阿姨
出沒在萬芳醫院或行天宮
推測在中山區跟文山區移動
專挑帶孩子的媽媽下手
半情勒要求買酒釀發糕(?)
話術都是這種
「剛剛有客人買了6盒
我只剩最後一盒賣完就可以回家」
「孩子很愛吃這個喔!
一盒$100妳可以買給孩子吃!」
但實際上發糕已經壞掉了
而且不知道放多久了
好友說她一度想買蟹殼黃
但阿姨堅持要給她酒釀發糕
我開玩笑跟好友說
「河粉遇到如果會買
一定是跟我一樣想幫助阿姨
讓她可以早點回家
絕對不會吃成分不明的食物!」
上網查了一下
這種酒釀發糕疑似從大陸批發
成分有化學香料、防腐劑(山梨酸鉀)
化學改良劑或乳化劑是必備添加🥹
如果要自己做的話
在來米粉 200g + 水或鮮奶或豆漿150ml
還有糖 10g跟酵母 2g
全部食材攪拌均勻靜置發酵30分鐘
再倒入模型蒸20分鐘
蒸好可以放果乾增加風味
下次河粉如果有遇到阿姨
麻煩跟她阿姨說
請她不要再出來害人
真的有媽媽給孩子吃
拉肚子送醫就完蛋了!
結論:來路不明的東西還是不要買
不然吃進肚子的後果很危險!
不約而同收到好幾位河粉私訊
傳給我《初日會客室》影片連結
「謝謝河馬媽媽的分享
讓我跟家人沒有食物慢性中毒
認識妳是我的福氣
謝謝妳不怕得罪廠商說真話!」
有興趣的新河粉可以搜尋
🔍食安權威:標示「不含防腐劑」的東西
絕對不要買
《初日會客室》邀請食安專家文長安教授
影片內容有蠻多我都有提到
畢竟提醒大家看成分
我已經說了四年
也覺得我在做善事🤣🤣🤣
🌟在超市看到「不含防腐劑」的食品
不要直覺覺得比較健康、比較適合孩子吃!
有些食品雖然寫著「不含防腐劑」
但其實可能用其他化學添加物延長保存
天然的糖鹽過高對身體也不好
🌟防腐方式有很多種
不一定要化學添加物
像是真空包裝、冷凍、高溫殺菌
都是常見的保存方式
以我們的麵包吐司來說
因為沒有任何化學添加物
所以一定要冷凍
放常溫會壞掉、會發霉!
🌟不能只看到「不含」就衝動購買
要翻過來背面看所有成分
雖然廠商說不含防腐劑
但實際上火腿用亞硝酸鹽
山梨酸鉀、抗壞血酸都具有防腐效果
新河粉該怎麼挑食品比較安心呢?
🌟翻到背面看成分
別只看包裝正面,一定要看成分
儘量避開化學添加物的食品給孩子
標榜「不含」的廣告文宣
有時只是行銷手法
還是要看食品的成分最準確!
🌟挑選公開製程、成分單純的廠商比較安心
我開團的食品都是真正無添加又好吃
連我自己的品牌吾兒烘焙也是如此
🌟能自己煮就自己煮
能吃原型食物就吃原型食物
最後分享看成分的3個小技巧
🌟成分不超過5項,越短越好!
最好是妳都「看得懂」的原物料
🌟成分順序也很重要
原物料含量最多排越前面
糖跟油放在前三名要留意
🌟避開常出現的人工添加物
阿斯巴甜、蔗糖素、糖精(人工甜味劑)
山梨酸、苯甲酸(化學防腐劑)
色素+號碼(人工色素)
沒想到上一篇FDA的文章
連不是河粉的人都看到
表示越來越多人重視添加物
少吃對身體絕對是好事!
看到有果凍標榜適合給孩子
但成分裡頭有人工甜味劑蔗糖素
人工甜味劑可能對孩子的大腦
以及腸胃與代謝有潛在影響
帶重視成分的大家認識蔗糖素
還有他的其他夥伴🤣🤣🤣🤣
人工甜味劑是什麼?
讓食物吃起來甜甜的
但幾乎沒有熱量的化學添加物
常出現在零卡可樂、低卡點心
糖果、果凍等等
有些長輩愛的瓜子、蜜餞會添加化學糖精
為了蓋過難喝的成份
有些保健品也會添加蔗糖素!
依據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
及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》
目前可添加於食品中的甜味劑共有26種
常見的人工甜味劑有哪些?
🌟阿斯巴甜(Aspartame)
🌟糖精(Saccharin)
🌟蔗糖素(Sucralose)
🌟醋磺內酯鉀(Acesulfame-K)
🌟紐甜(Neotame)
標榜無糖、無熱量對身體沒有比較好
為什麼廠商要添加人工甜味劑?
🌟產品標榜「無糖」「零卡」「不升血糖」
符合市場減少熱量更好賣
人工甜味劑的甜度
通常是蔗糖的50~600倍
但幾乎不含熱量
🌟降低成本
精緻糖或天然糖價格浮動
通常需要較多用量
但人工甜味劑保存期長、價格穩定
用一點甜味劑達到更多的甜度
🌟飲料、果凍等加工食品
有些甜味劑高溫下不易變色
廠商更容易控制產品統一
甜味劑對人體的潛在風險?
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問題應避免!
🌟阿斯巴甜:分解會產生「甲醇」
過量恐傷肝、腦部發展
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
將阿斯巴甜被列為「2B級可能致癌物」
建議攝取上限:每公斤體重40毫克
苯丙酮尿患者應避免食用阿斯巴甜
以免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風險!
🌟蔗糖素:有研究指出可能影響
甲狀腺激素與胎兒腦部發育
結論:盡量選「不含人工甜味劑」的食品給孩子
成分有阿斯巴甜、蔗糖素、紐甜、糖精等
一律不要給孩子
其實大人最好也少吃🥹
「苯酮尿症」孩子更不能吃阿斯巴甜!!!
以免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風險!
給孩子儘量吃天然糖
希望看到這篇貼文的人都身體健康😂
飲食習慣是長期養成的
能不吃化學添加物就不要吃
Btw 歡迎分享照片給重視成分的媽媽們
但請註明出處😎
怕河粉以為人造奶油或油脂抹醬
長期給孩子吃對身體無害
趕快發一篇澄清
加速我的發文動力🤣🤣
人造奶油跟天然油品相比
對身體健康並不好
特別是含有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!
🌟為什麼廠商會用人造奶油?
成本低:比天然奶油便宜很多
常溫穩定:不容易融化,保存期限長
方便加工:調整質地、口感
🌟含有反式脂肪的人造油對健康的風險
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
壞膽固醇(LDL)也會增加
也可能影響身體代謝與身體發炎
孩子的神經與免疫系統還在長大
對人工反式脂肪酸的耐受性較差
盡可能少讓孩子接觸
大人最好也不要吃
🌟反式脂肪會出現在哪些食物?
為了酥脆口感:餅乾、酥皮
高溫反覆油炸可能產生反式脂肪:薯條、炸雞
為延長保存與口感穩定:泡麵調味包、醬料包
還有麵包蛋糕、奶精、爆米花、冰淇淋、奶昔
這些也都有可能會有不好的反式脂肪!
(我們生產的麵包吐司是使用天然奶油)
河粉同時問脂肪抹醬是什麼?
大多也是人造奶油
或是油+化學添加物(乳化劑、防腐劑)
通常熱量很高也有可能有反式脂肪
有些高糖高鈉更不適合孩子
結論:少吃人造奶油、人造酥油
或是不知道是什麼的油脂抹醬
因為可能還是含有少量反式脂肪!
雖然台灣目前禁止部分氫化植物油
但要一一檢查我覺得有難度🥹
加上法規允許每份含量低於一定值時
標示為「0」但不代表完全沒有
另外天然的乳脂也會有反式脂肪
但是是共軛亞油酸(CLA)對身體無害
不過天然奶油或是天然油品
也要適量攝取對身體較好
希望貼文對大家有幫助😎
今晚我想來聊點…鹿角菜膠
🌟從紅藻(像鹿角的海藻)提煉
與鹿角沒有關係,素食者也可以食用
幫助食物增稠、乳化等功能
🌟鹿角菜膠會出現的常見食物
起司醬、千島沙拉醬(幫助乳化)
火腿香腸(幫助黏合)
寵物罐頭(幫助塑形)
調味乳、蛋白飲、營養飲品(幫助乳化)
果凍、布丁、飲料珍珠(幫助黏合)
冰淇淋、果醬、優格(幫助增稠)
即融咖啡、湯粉包(幫助乳化)
🌟不建議吃的原因
雖然屬於天然來源
但在消化道較難分解
實驗指出鹿角菜膠可能引發腸胃不適
腸胃敏感、過敏或發炎性腸道不能吃
即便腸胃不算差但會盡量避免
🌟想了解更多請參考正當冰的貼文
怪酥已看過國外的研究報告
提供大家參考